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市场主导——从弱筋小麦产销大会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信阳实践

2025年05月19日 来源:信阳日报

  作为农业大市,信阳怎么才能让农业的效益更高、农业发展得更好?关于农业,到底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才是适合的?多年来,我市一直在这个问题上持续探索。

  5月13日,一份关于“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”的报告出炉,信阳毛尖以81.78亿元再次位居第三。这个价值评估,既是对我市发展茶产业的肯定,也是发展农业产业取得良好成效的最好见证。从一片叶子到一片茶园,再到一条富民强市的产业链,信阳茶叶有了品牌价值,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

  光有茶叶不够,市委、市政府高位部署,根据我市农业现状和自然资源禀赋,谋划了包含茶叶在内的优质稻米、弱筋小麦、畜禽、水产、油茶六大主导产业和花生、红薯、油菜、中药材、食用菌、蔬菜六大特色产业。

  规划有了,如何落地?怎么真正让“主导”成为发展主力、让“特色”成为市场主角?

  5月11日举行的信阳弱筋小麦产销大会,不仅是信阳弱筋小麦产业的突围,更是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政府搭台、企业唱戏、市场主导的缩影。

  早在3月16日,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弱筋小麦产业协会组织了一场座谈会。会上,有种植大户和经销商提出,去年生产的小麦难找买家,卖不上好价钱。

  我市弱筋小麦种植面积275.5万亩,总产量超过16亿斤。眼看着今年的小麦又要收获了,怎么卖好今年的小麦呢?会议结束后,市农业农村部门立即行动,一边对全市的小麦种植品种、面积以及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等信息进行细化梳理,另一边与业内龙头企业联合筹划,寻找可合作的市场机会。

  在此次信阳弱筋小麦产销大会上,息县宏升公司作为业内标杆,不仅成功与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签订了《综合服务商合作协议》,还促成了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信阳弱筋小麦分市场正式挂牌。

  与会的业内专家既对信阳弱筋小麦生产的模式、面积、品种进行了分析,还就优质小麦的标准和全省酒用小麦的研究作了详细解说。

  目前,市场上小麦品种多、品质差异大,信阳弱筋小麦如何才能脱颖而出?与会专家建议,发挥弱筋小麦信阳模式的优势,通过“政府+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信阳经验,探索建立弱筋小麦标准体系,助其更好推向市场。

  通过专业探讨、市场发展观察、企业之间商谈签约、新交易市场的开设,以及现场观摩信阳弱筋小麦的种植和研发,这次产销对接,让更多业内人士关注到信阳小麦,把信阳的弱筋小麦推向一个更大的平台。

  会上有专家、种植大户、粮食经销商,还有科技企业、酒企、金融企业代表,他们的共同感受是,大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。

  正如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在会上所讲,为什么要邀请全国的嘉宾到信阳来呢?我市在全力推进弱筋小麦产业发展,有措施、有基地、有产量、有品质,能提供优质粮源,希望嘉宾们带着对信阳的好印象满载而归。

  诚然,弱筋小麦产业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,但一次产销对接,既是品牌推广,也是走出去的尝试,会带来产业发展的新机遇。

  产得出、产得优,更要卖得掉、卖得好。在尊重农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前提下,敢于运用现代经营理念、标准和方式主动寻找市场,搭建平台,真正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,才能打造出信阳弱筋小麦的金字招牌。

  会上,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市领导对弱筋小麦产业升级提出了期待——不仅要推动弱筋小麦销售,未来还将在品种优质化、种植规模化、发展绿色化、生产标准化、经营产业化、营销品牌化等方面持续发力,打造信阳弱筋小麦区域品牌,蹚出一条全产业链发展之路。

  一粒小麦种子,一个主导产业,一条富民之路。这正是,政府部门主动服务,龙头企业踊跃参与,让主导产业成为主打产业,打响农业品牌,推动农产品加速走出去,促进农业增收增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