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,信阳市财政局聚焦企业“急难愁盼”,以刀刃向内的改革精神,首创“财政支付绿色通道”。通过精准调研发现,传统支付流程中部门联动不足、信息不对称、审批链条冗长等问题,导致企业回款周期长、满意度低。为此,市财政局以问题为导向,推出“春风行动(2024版)”,构建全流程服务体系,打通支付堵点,为市场主体注入“强心剂”。
一、链式协同,“三位一体”优服务
打破部门壁垒,创新设立“政府采购服务专员”制度。成立局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,带动局内部15个相关科室(局属单位)设立政府采购服务专员,进而推动市本级264个预算单政府设立采购专员,将政府采购政策、全流程服务制度等宣传到各类企业,以点带面,全面开花,将服务市场主体理念落到实处。在采购单位设置派驻专员,建立“事前对接、事中跟踪、事后回访”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。通过动态台账管理,实时掌握合同执行进度,实现财政、采购单位、企业三方信息互通,确保资金流向透明化、流程协同化。
二、精准核查,流程简化增效能
每月20日前,财政局通过信息化平台向采购单位及企业推送“支付绿色通道”申请入口。专员主动催促、及时核查筛选履约验收完毕、符合支付条件的项目纳入绿色通道清单。支付申请提交后,财政资金1个工作日内直达企业账户,实现“申报即触发、触发即到账”。依托数字化平台,人工审核与智能筛选相结合,压缩支付环节。推行“统一申报、集中支付”模式,减少企业重复填报,真正实现“数据多跑路、企业零跑腿”。建立资金池动态预警机制,每月提前汇总支付需求,统筹调配财政资源。优先保障绿色通道项目资金,避免“钱等项目”,确保支付能力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。
三、压实责任,以学促干提能力
将政府采购支付效率纳入市营商办绩效评价体系,压实采购单位主体责任。通过定期培训、案例解析和“一对一”指导,提升采购单位业务能力。截至目前,市财政局已组织开展政府采购业务培训会六期,基本实现政府采购单位全覆盖。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,采取“一对一”现场指导,及时解决疑难问题,让政府采购活动更规范,采购效率更高效,支付渠道更畅通。通过全周期主动介入,变“被动审批”为“主动护航”,树立“服务型财政”新标杆。
截至目前,信阳市财政局向采购单位和企业共推送11期支付绿色通道,累计发起支付申请290笔,总金额2.12亿元,支付率达98.6%,解决了多年以来政府采购资金支付慢、支付难的老大难问题。企业满意度调查显示,受访者普遍认为资金到账时效显著提升。此外,通过服务专员回访机制,收集企业建议,进一步优化了政策适配性,形成“支付提速—反馈优化—服务升级”的良性循环。
信阳市“财政支付绿色通道”的实践,不仅是技术流程的优化,更是治理理念的革新。通过机制创新、数字赋能和责任压实,破解了传统支付困局。未来,市财政局将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以更优服务、更快速度、更高标准,为市场主体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