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气质量主要指标稳居全省第一、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成绩居全省第一、淮河航道通航里程位居全省第一、12345热线运行服务质量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……
10月14日,信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首场主题新闻发布会,信阳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、主任王献富,信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周永兵,信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邹忠韬应邀出席介绍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“十四五”是信阳牢记嘱托、感恩奋进的五年,也是老区图强、加速崛起的五年,更是信阳现代化建设征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。五年来,信阳始终把落实“两个更好”殷殷嘱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、着力点、落脚点,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,在应对复杂形势中稳中求进,在破解发展难题中开拓新局,交出了出彩答卷。
——创新发展,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
经济“韧劲”越来越强。生产总值总量稳居全省第9位,年均增长4.35%;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4.5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5.1万元;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6.3:32.1:51.6,实有市场主体年均增长8.1%,信阳发展“底盘”更加夯实。
产业“筋骨”越来越壮。全市高新技术企业346家,较“十三五”增长1.3倍,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00家,成功创建信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信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12个省重点实验室。组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13 个,数量居全省第一方阵,大别山实验室等12个实验室入选省级重点实验室。工业发展“量质双升”,工业企业近1.3万家、规上工业企业达1678家,较“十三五”分别增长47%、44.4%;形成新材料500亿级,新能源、新型轻纺2个150亿级,新装备、新医药、新一代信息技术3个50亿级的“六新”产业集群。
现代服务业“活力迸发”。快递物流业务量年均增长26.4%,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攀升,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达到7个。526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“证照分离”,城市信用监测位居“全国上游”。数字之潮“奔涌向前”,入选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省级先行区、豫南算力增长极,拿到省首批数据标注基地、重点领域数据开发试点“入场券”。
——协调发力,城乡内涵发生新蝶变
城市“品质”越来越优。坚持把城市轻轻放在山水之间,成功创建国际花园城市,荣获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A等级,入选全国首批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。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,中心城区扩容提质,路网绿网水网“三网同构”,打通“断头路”62条,公园绿地达254个;全市改造老旧小区1168个,“保交楼”交付率居全省前列,新建装配式建筑136万平方米、居全省第一。
乡村“韵味”越来越浓。坚守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“两条底线”,粮食产量稳定在110亿斤以上,202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16.57亿斤,比十三五末增加了1.668亿斤,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成绩居全省第一,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位列全省第二。高标准农田占耕地八成以上,优质稻米、弱筋小麦、茶叶、油茶等六大主导产业,与花生、中药材、食用菌等六大特色产业齐头并进。信阳毛尖茶香远扬,品牌价值连续16年稳居全国前三。成功创建国家“康养美食地标城市”。和美乡村绘就美丽画卷,荣获16个国家级、22个省级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,70个和美家园、453个富美村落点缀山水之间,乡村生活更洁净、更宜居。
——绿色筑基,生态赋能焕发新活力
生态“颜值”越来越美。建成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27个,森林覆盖率36.2%,空气质量主要指标稳居全省第一,“天然氧吧”名副其实。完成淮河生态廊道建设13.3万亩,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100%,水环境质量全省名列前茅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市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、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市和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,信阳的天更蓝、水更绿、空气更清新。
新能源“动能”越来越足。全市发电装机容量797万千瓦,较“十三五”增长1.4倍,煤电占比降至27.9%,能源更加清洁。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长2.9倍。五岳抽水蓄能电站年底可实现装机容量100万千瓦,新县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入选国家新型储能示范项目。信阳捕风捉能、借光聚能、多元储能,既守住了“绿水青山”,又赚到了“金山银山”。
——开放共赢,区域合作拓展新空间
交通“网络”越来越畅。把“老区”变“枢纽”,沿大别山等8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,构建“五纵三横一环”近千公里高速路网,高铁3小时直达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三大经济圈,明港机场航线直抵上海、深圳、天津、重庆等大中城市,淮河航道通航里程位居全省第一。“公铁水空”多式联运无缝衔接转换。
“朋友圈”越扩越大。苏信对口合作走深走实,共建苏信合作产业园,一批苏企投资项目落地。省际毗邻地区携手共进,成功召开淮河生态经济带第4次省际联席会议和城市合作市长会商会,协同推进黄冈信阳六安三市高质量发展,推动建立叶集-固始“一河两岸”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区。
——共治共享,民生福祉谱写新乐章
民生“温度”越来越暖。75%以上财力投向民生,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,涵盖“大班额”“断头路”“充电桩”、老旧小区改造、异地就医结算等领域,直接惠及千家万户,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提升至104%,普惠性幼儿园占比提升至90.3%,高校数量稳居全省地级市和大别山区域前列;覆盖城乡的医疗网络基本建成,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%以上;农村养老“戴畈模式”“汪桥经验”覆盖2082个行政村,成功入选民政部、财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城市;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,城市社区“15分钟体育健身圈”基本建成。
治理“底座”越来越稳。深化党建引领,“王”字型治理架构贯通市域,“H”型数字平台精准赋能。“大数据+人民调解”化解纠纷,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,“一村一警一连一法律顾问”共建机制纵深推进,12345热线运行服务质量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,治理现代化交出高分答卷。
五年来,信阳把“两个更好”殷殷嘱托写进了山水、写进了产业、写进了千家万户的烟火日常,更写进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根脉肌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