粮食总产量占全省8%以上,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成绩居全省第一;培育国家级知名农业品牌11个、省级129个,水产品总产量全省第一;2024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全省第二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0963元,农民收入增速保持全省前三……
10月14日,在信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首场主题新闻发布会上,信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邹忠韬介绍了建设农业强市有关情况并回答本报记者提问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信阳聚焦农业强市建设,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,守底线、稳提升、强基础,保持了农业农村稳中向好发展的良好势头,实现了农业增效益、农村增活力、农民增收入。
——粮食综合产能稳步提升。
信阳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担当,推动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,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82万亩,粮食总产量占全省8%以上。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6.57亿斤,比“十三五”末增加了1.668亿斤,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成绩居全省第一。
——脱贫攻坚成果更加稳固。
严格落实“四个不摘”要求,925支驻村工作队3031名驻村干部坚守一线,持续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,脱贫人口“三保障”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。在2024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中位居全省第二;坚持把产业帮扶、就业帮扶作为重中之重,中央、省、市、县四级累计投入衔接资金122.7亿元,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就业35万人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十三五末的15018元提高到2024年的20963元,农民收入增速保持在8%左右、位次保持全省前三,且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。
——乡村产业发展向高质量迈进。
信阳立足自然资源禀赋优势,因地制宜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聚焦优质稻米、弱筋小麦、茶叶、油茶、畜禽、水产六大主导产业,以及红薯、花生、油菜、蔬菜、食用菌、中药材六个特色产业,按照品种优质化、种养规模化、生产标准化、发展绿色化、经营产业化、营销品牌化要求,构建多条全产业链条,走出了一条具有信阳特色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/3,拥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14家、省级146家,数量均居全省第一;培育了稻米、生猪、茶叶、家禽、中药材等5个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,弱筋小麦、肉牛、油茶、水库鱼等4个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;创建了1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、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、2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、11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、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、16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。
——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。
系统化、片区化、组团式推进乡村建设,实施了乡村振兴“十百千万”工程,已进入到第二批示范区建设期,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21个,涉及乡镇58个,创建示范引领村259个、生态宜居村民组2203个,经验在全省范围内得到推广;在首批16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中,罗山、潢川、光山3个县榜上有名。
——农村活力持续迸发。
巩固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成果,推动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。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,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。截至2024年底,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241.79亿元,有经营性收益的村占比98%。入选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,建成了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,农村各类产权“应进必进、阳光交易”,成交总金额突破10亿元。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1.6万家、2.6万家,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。
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,邹忠韬表示,信阳聚焦两茶、粮食、果蔬、畜禽、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,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,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,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产业链前延后伸,推动特色农业向绿色食品产业升级。
建原料基地,做优供应链。建好粮油、果蔬、肉蛋奶基地。潢川县水木光州2.4万平方米“天空农场”,融合农业智能控制装备,涵盖云计算、通信网络等多种技术。光山县福牛牧业建起肉牛智慧数字中心,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,让养殖变得更加智能。
建加工基地,做强产业链。引导大米面粉、茶叶、茶油、果蔬、中药材等农产品初级加工向乡村下沉,因地制宜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园区集中,潢川县绿色食品产业园集聚商品鸭加工、稻米粉加工、小龙虾水库鱼甲鱼等水产品加工、豆制品加工、蔬菜工厂等;息县食品产业园集聚小麦加工、酸辣粉加工、中央主食厨房、预制菜加工等;固始农产品加工园区集聚固始鹅加工、粮食加工、预制菜加工等;羊山新区生态水产品产业园集聚了5家较大的水库鱼加工企业。
建市场体系,做大价值链。加强品牌创建,培育信阳毛尖、空心贡面、南湾鱼、固始鹅等国家级知名农业品牌11个、省级129个,42家企业融入“豫农优品”品牌矩阵。正加快创建信阳好大米、信阳弱筋麦、信阳山茶油、信阳水库鱼、信阳稻田小龙虾等公共品牌。加大推介展销,搭建展示平台,发展订单合作,优质水稻主导品种订单面积达到60万亩,弱筋小麦订单面积达到100万亩,小龙虾订单规模2万吨,农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,乡村宜居宜业环境明显改善,农民富裕富足水平显著提升,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积极进展。